上世纪九十年代,“近代西夏文泥活字第一人”——武威西夏学术专家孙寿龄“复活”了西夏泥活字印刷术,由此证明了泥活字印刷术的确属于中国人发明。近年以来,孙寿龄又潜心研究泥活版画,并耗时大半年时间制作出了泥活版画,由此填补了国内外活字印刷泥活版画的空白.
“泥活字”确属中国人发明
“之所以研究泥活版画,还得从泥活字说起。”8月22日,72岁的孙寿龄抚摸着自己亲手制作发明的《泥活版画集》说。
根据介绍,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其中之一即印刷术,但尽管在《梦溪笔谈》中有关于“活字鼻祖”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文字记载,活字字模却没有考古发现。由此,多年以来,国际学术界便向我国印刷术提出挑战:韩国人认为,他们有铜活字,有世界上最早活字印刷的实物证据,因此要做泥活字“申遗”。西方一些媒体也声称,活字印刷术是由德国人古登堡在公元15世纪发明的。一时间,关于泥活字的争执与争议不绝于耳。
1988年9月的一天,时任武威市博物馆副馆长的孙寿龄和同事在亥母洞寺遗址清理残存文物时,发现了西夏文佛经《维摩诘所说经》(下卷)。孙寿龄分析研究后发现,《维摩诘所说经》具有“行距不直、笔划变形、着墨不均、偶有断笔”等活字印品独有的特征,与雕版印品有明显区别。孙寿龄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比对、辨析后判定:《维摩诘所说经》不仅是活字印刷品,而且是泥活字印刷品!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孙寿龄决定亲手复制出泥活字,再用这些泥活字印书。孙寿龄运用《梦溪笔谈》中记述的方法,反复摸索实验,用3年多时间,终于成功烧制出泥活字,复原了有6400多字的泥活字印本《维摩诘所说经》(下卷)。
孙寿龄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文物专家和西夏文化研究专家的高度评价。国内学术界首先肯定了《维摩诘所说经》(下卷)是泥活字版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孙寿龄研究成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史金波称孙寿龄是“近代西夏文泥活字第一人”。2002年10月,孙寿龄被中国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特聘为学术委员。2007年6月,孙寿龄的《泥活字的制作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绝无仅有的一项创举
“泥活字印刷经过实践以后,得到了现实的证明。但目前在国内外,有木版画、铜版画、铅版画,却一直没有泥活版画。关于泥活版画,各种史书上更无任何文字记载,如果能够制作出来泥活版画,不但是对泥活字印刷术的进一步诠释,更是国内外绝无仅有的一项创举。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年开始并着手制作泥活版画。”孙寿龄说。
根据孙寿龄讲述,关于制作泥活版画,他考虑了好多年,但真正着手制作是从今年元月份开始。按照原先预想,泥活版画的制作应于年底前完成,但不料想,当真正全身心投入工作后,比早期预想的时间要早,八月份便提前成功烧制出了泥活版画。
“泥活版画不同于制作文字,它对炉子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均匀受热,制作的工艺比较复杂,烧制面积较大。比如刚一开始,首先是和泥,反复揉泥,反反复复很多次,得放上好长一段时间,需要泥‘醒’好了才能用,我现在用的泥都是发酵了一年以上的泥。然后才是制版。当泥放到有七八成水分时,再进行雕刻。最后才是烘干、加温、烧制、出炉、浸泡。”采访过程中,孙寿龄拿出自己独家研制的泥活字工具现场进行制作和讲解。
经过孙寿龄制作出来的泥活版画已达40多幅。其中包括宋、明、清时代,及近代的一些名家简笔人物画,“十八罗汉”、“十六尊者”,及线体流畅、栩栩如生的飞马等。“下一步,我打算把字和画结合起来,印制一部《槃若波罗密多心经》,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活字印刷和泥活版画!”孙寿龄信心十足地说。